今天是:
最新消息 · 赵亚峰深入阳方口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调研    2025/08/02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通电话    2025/08/12      · 感知生态之变丨母亲河重现生机与活力    2025/08/12      · 回响丨义立天地    2025/08/12      · 宁武县召开文化旅游调度会    2025/08/12

当前位置: 首页>>时政要闻>>正文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2025-08-12 16:51   来源: 山西晚报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8月3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来到武乡县,寻访当年的八路军总部,追寻驰骋太行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将士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足迹。

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抗战史陈列馆采访,在讲解员的指引下,走进陈列馆序厅,一首气势豪壮、果敢有力的抗日歌曲《在太行山上》响彻耳畔,把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带回到了那个革命战争年代。

现场直击

游客日均3000多人

缅怀先烈传承红色记忆

走进位于武乡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就走进了抗日的烽火硝烟之中。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声声深情的讲述,瞬间将人们带回过去,带到太行这片流淌着红色血液的土地。

8月3日上午,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内游人如织。在众多的人流中,一支扛着写有“中华志愿者协会”旗子的游客队伍赫然醒目。他们是来自冀晋两地的志愿者们,这次是全程陪同烈士李文明、李文生、郝继贤、赵国瑞的家属前往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前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的。

“爷爷牺牲时年仅23岁,为了这场跨越85载山河的‘团聚’,今天终于能在他战斗过的地方陪他说说话,这份安宁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郝继贤烈士的孙子眼含热泪说道。通过馆内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展品和场景复原,烈士的家属们更直观地了解到先烈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浴血奋战的历程,深刻体会到今日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纪念馆观看视频的江苏初一学生张宣仪感慨道:“画面上有个火球突然轰隆隆向我们这边‘扑’过来的时候,感觉自己腿都软了,真不敢想象革命先烈们面对枪林弹雨,该有多么坚定而强大的信念才能义无反顾往前冲。”

在侵华日军在华北制造惨案一览表前,来自山东电视台的一名记者驻足了很久。“我觉得没有人能以平静的心情看这些数字,它让我们了解到这场胜利的代价是如此地沉重。”她说,作为一名记者,在今年8月能到山西武乡采访,是一种使命,报道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副馆长田悦慧介绍,“进入暑假,针对国内游客开展的活动较多,一些单位团体及学校的学生利用暑假研学前来参观,游客日平均3000多人,周六日人更多。周日仅一上午就有2500多人,大多数都是乘坐大巴来的团队。”

历史回顾

挺进太行山 八路军总部5次进驻武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炮声震撼大地,日寇铁蹄踏进华北,并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同志任总司令。改编后,在陕西富平县庄里镇召开了誓师大会。朱总司令在会上号召全军指战员:“到华北去,到敌人后方去!开展伟大的游击战争!”

9月中旬,朱德、任弼时、左权和邓小平等八路军领导人率总部机关和129师,继115师、120师之后,由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山,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11月11日,八路军总部决定:刘伯承、徐向前等同志领导的129师,从正太线南下,挺进太行山区,开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朱德、彭德怀率八路军总部由晋北南下,经昔阳、和顺、榆社、武乡、沁县、沁源、安泽到达洪洞。1938年2月,朱德、彭德怀率总部机关进入太行山区,初期转战于长治、屯留、潞城、沁县一带。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李东光介绍说,大批青年踊跃参加八路军、决死队,各县、区普遍成立了游击队、基干队。“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事迹层出不穷。从城镇到山庄窝铺,“村村像军营,人人都是兵。抗日根据地,一片练武声”。

当时只有12.5万人口的武乡县,就有9万多人参加了抗日人民自卫队和工、农、青、妇等各个抗日群众团体,有3000多人参加了八路军。正如当年军民在雄壮的歌声中所赞颂的:“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武乡之所以成为华北抗战的指挥中心,成为领导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核心地区,离不开八路军总部的多次驻扎。1938年12月,延安成立了八路军总部。1939年八路军前方总部先后转战陕西、山西、河南、河北4省35县,只有5个县曾经重复进驻:沁县2次进驻、襄垣2次路居、黎城3次路居、辽县3次进驻,唯有武乡是5次进驻砖壁和王家峪,总共驻扎536天。

“三战三捷”粉碎日军“九路围攻”

李东光介绍说,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朱德、彭德怀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的原则”,在分兵发动群众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集中兵力,消灭敌人。1938年2月、3月间,129师主力初上太行山,就接连在晋东南打了3个胜仗。

2月20日,129师386旅在正太路东段包围旧关村,设伏长生口,消灭了石家庄敌人援兵两个中队,乘胜攻入井陉城。随即,总部又调129师南下,寻歼占领邯(郸)长(治)公路之敌。邯长线是敌108师团由平汉线西进的重要补给线。

3月16日,129师一部袭击黎城,设伏神头岭,在386旅旅长陈赓指挥下,歼敌1500余人,缴获骡马千余匹。

3月31日,129师在副师长徐向前指挥下,以3个团的兵力,埋伏在响堂铺南北高地上,歼灭敌人400余人,烧敌汽车180辆。由黎城东阳关来援敌之骑兵和涉县来援敌之步兵,也被我预伏部队打得稀烂。

1938年春天,八路军在长生口、神头岭和响堂铺三战三捷,声威大震,广大人民群众深受鼓舞,抗日情绪更加高涨。日军深感威胁,不能迅速南进。为解除其后顾之忧,遂于4月4日,日军以108师团为主力,并纠集16师团、20师团、109师团等10余个联队共30000余人,从太行山周围交通线上的博爱、邯郸、邢台、石家庄、阳泉、榆次、太谷、沁县、长治九路,向我晋东南根据地大举围攻,妄图在辽县(今左权县)、榆社、武乡、襄垣地区消灭八路军主力,吃掉八路军总部首脑机关。这时,八路军总部已进驻武乡城西北30华里的义门村。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等八路军领导人,共同研究制定了反围攻作战计划,八路军总部颁发了《粉碎敌人大举进攻部队政治工作纲领》,在部队中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又发动人民群众进行空室清野,使进犯之敌陷入饥饿疲惫和恐慌不安的困境。

4月16日拂晓,日军3000余人沿浊漳河窜至长乐滩附近,八路军两岸追击部队将其截为数段,以突然猛烈的火力把日军压在狭窄的河谷里,激战一整天,歼敌2200余人。其他各路敌军见其主力惨遭重创,纷纷回窜。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乘胜追击,从22日至27日,相继收复了辽县、黎城、潞城、襄垣、屯留、沁县、沁源、高平、晋城、长治等18座县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晋东南。粉碎敌人第一次九路围攻的胜利,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色记忆

八路军总部

使用的长征行军锅

馆里收藏着一口八路军总部使用过的行军锅。这口行军锅,圆形,直口宽平沿,锅底直径71㎝,通高49㎝,铁皮打制而成,深腹,平底,口沿有两提耳,底部和周围共钉有17块补丁,呈铁褐色,用来补锅上的弹孔和磨损。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确为红军长征时使用的行军锅。

1938年春,日军出动3万余人,由洪洞、太谷、榆次、邢台、邯郸、涉县、长治、屯留等分9路向晋东南根据地围攻,妄图把八路军主力消灭在辽县、榆社、武乡地区。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动员第2战区东路军部所属晋东南部队,展开反“九路围攻”的长乐村战斗。

当时武乡县王家峪村李焕兰的丈夫身强力壮,参加了抢救伤员的担架队。他在里庄沟山坡上发现一位八路军炊事班长,满身鲜血,伤势严重,马上抬他上担架,但炊事班长抱着这口行军锅不放手,泣不成声地说:“这口锅从长征到现在跟随我好多年。过草地煮草根皮带,救活过战友,今天掩护着我打死了鬼子兵,要我上担架,我实在不忍心把它丢掉。”后来这位班长伤势过重牺牲了。牺牲前说:“一定要把这口锅保存到最后胜利。”李焕兰丈夫含着眼泪冒着危险把这口锅背回家中。后来,李焕兰的丈夫在转移时,赶上日军“扫荡”,被日本鬼子杀害了!

1939年10月,八路军总部驻扎在王家峪村。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夫人浦安修住在李焕兰家,相处得如同一家人。一天,李焕兰发现八路军总部来了一批客人,锅不够用,很着急。李焕兰便去附近的襄垣县西营集镇上请了一个小炉匠,把这口珍藏的行军锅补好,送给了浦安修,让八路军总部使用。

此后,每当八路军总部培训干部,接待客人时,炊事班用这口锅做好饭,彭德怀副总司令总要讲讲它的来历,大家都很受感动。

八路军总部离开王家峪村时,彭德怀副总司令数了数这口锅的补丁,足足有17个。他风趣地说:“这口锅为八路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啦,待到全国解放后,送到博物馆,让它好好休息吧!”

1988年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创建时,从武乡县王家峪村李焕兰家征集到了这口锅。1999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一级近现代文物专家鉴定组专家鉴定,这口行军锅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现陈展于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第2展厅。

这口行军锅见证了长征,经历了八路军改编到挺进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驻扎武乡县这段光荣的历史。它记录着人民军队的战斗力、生命力,体现了民心所向,让人感受到太行精神超越时空的强大力量和永恒价值。(张文举)


责编: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