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时政要闻>>正文

 

从“落地生根”到“蝶变崛起”——忻州民宿产业集群化发展赋能全域旅游提质升级
2025-11-27 18:13  

山水是忻州的“颜值”,人文是忻州的“气质”。近年来,我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把民宿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民宿产业从“落地生根”到“蝶变崛起”。市行政审批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登记民宿经营户2239家,其中忻府区761家、五台山景区1145家、宁武37家、代县35家,规模化布局已初步形成。民宿产业越来越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提质升级的关键抓手。

图片

五台山不苦民宿。刘耀 宫可欣摄

图片资源赋能,特色民宿集群化崛起

忻州民宿的兴起,始于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忻府区奇村镇“温泉圣地”之名远扬,汩汩温泉孕育出民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2023年,南高村村民栗旭文将自家老房改造成三层庭院式民宿“雨泉闲庭”,锅碗灶具齐全,住客共享美食间感受家的温暖。“政府扶持力度大,守着家门口就能增收,如今民宿客源稳定。”栗旭文告诉记者。

依托优质温泉,奇村镇已发展温泉民宿127家,提供近4000张床位,带动近800人就业。2024年,该镇实施三线入地、立面整治等工程,人居环境优化,民宿硬件迭代,服务向酒店式管理看齐。云溪里民宿内,碎石小径蜿蜒,花草相映,私汤氤氲,游客沉浸式享受康养时光。“精细化、标准化是民宿发展的必然趋势”,民宿主理人董慧的话,道出集群发展共识。如今,奇村民宿淡旺季入住率持平,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形成休闲养生、山水康养等多元业态。

在距离奇村20公里外的云中河畔,清凉湾温泉康养小镇走出差异化路径。独栋木屋半掩芦苇丛,露天汤池雾气与湖面晨雾交织,18种主题客房各具风情——净心客栈空灵、明礼客栈墨香、至美客栈独特。小镇深挖禅意、书院、八音等本土文化,让客房成为文化载体,推动民宿从“住”向“文化体验”转型。

据了解,云中河温泉旅游度假区现汇聚260余家酒店、民宿及露营地,4000余间客房满足多元需求,30余家新建温泉民宿正在筹备中。

2023年,五台县以“千万工程”理念为指引,推进驼梁民宿康养项目,璞瑅避暑山庄、聚银沟百美村庄等重点项目落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区域民宿集群再添高品质避暑度假选项。

从奇村集群到清凉湾小镇,再到五台驼梁,忻州以资源为基,推动民宿集群化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旅居目的地。

图片文旅融合,民宿成文化传承载体

“以前游客来忻州古城,是吃喝半日游;如今通过引进民宿和新的游玩项目等,发展为吃喝玩住行一日游。”忻州古城运营公司融媒体负责人张如亭道出古城旅游的变化。踏入古城,青石板路蜿蜒,四十九、东盛泉、左右客等50余家私汤温泉酒店依势错落分布,设计中透着古今交融的韵味。

今年4月份运营的听初温泉民宿,以“新中式+侘寂风”为特色,融东方雅韵与自然静谧。16间客房涵盖室内私汤房、家庭房,“一房一特色”。在提升服务品质方面,更是下足了功夫:入住行李接送、温泉旁点心套餐、枕边安睡卡片与奶糖,细节藏温。“装修有格调,温泉很舒服,离小吃街近”,太原张女士成了回头客。

五台山深处,民宿是禅意文化的传播阵地。曹四姐沟村的不苦民宿,距五爷庙、殊像寺仅15分钟车程。以侘寂风为主调的庭院里,游客可品茶、露营、抄经、健身。民宿提供免费班车、专车送机、票务办理服务,22间主题客房节假日满客,平日入住率超80%。抄经修心、品茶论道、手作陶艺等活动,让旅途浸满禅意,吸引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

偏关县老牛湾镇的黄河乾坤湾宿集,更是融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为一体。作为省级旅游度假区,乾坤湾结合当地石匠的精湛工艺,先后改造8幢老院落、新建6幢民宿,配套露营基地与滨水演绎舞台。游客推窗可见黄河奔涌与长城烽火台,在房车露营、自助烧烤、露天放映中,感受千年时空交汇。宁武芦芽山巅的夯土民宿,黄土墙垣与苍翠山林相融,让游客体验返璞归真的乐趣。

图片

乾坤湾民宿全景。刘政伟摄

从忻州古城明清韵味,到五台山禅意风雅,再到黄河边塞风情,忻州民宿早已不是单纯“歇脚处”,而是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让游客在旅居间感受地域文化魅力。

图片政策护航,产业发展增效提质

民宿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精准扶持与规范引导。近年来,我市锚定“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真金白银夯实硬件:17.7亿元投入五台山、雁门关等重点景区升级,13.6亿元推进云中河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9.43亿元打造的清凉湾康养小镇投入运营。忻奇大道通车、温泉输送管道铺设、停车区与驿站升级,为民宿发展筑牢根基。

软件层面,我市以“文旅+”战略推动民宿从单一住宿向复合型升级。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更是将民宿酒店价格行为全面纳入节假日价格专项执法行动核心范畴,做实做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全力营造安全、放心、公平的旅游消费环境。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检查酒店民宿659家,有效规范了行业价格秩序,保障了消费者权益。

在政策引导下,“村企合作”成重要模式。忻府区南关村的牧瑶温泉民宿,由村委会筹资建成,为村集体年增收40多万元,带动南关村自建民宿增至66家,形成年接待5万人次的产业集群。该村还成立运营管理公司,统一标准与服务,让村民“家门口吃文旅饭”。

图片

牧瑶温泉民宿。张媛摄

从硬件完善到服务规范,再到模式创新,政策护航让忻州民宿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稳步迈进。

图片富民兴村,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一间民宿带活一方经济。在忻州,民宿不仅是文旅经济增长点,更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奇村镇温泉民宿集群,带动近800人就业,村民“守家在地能增收”。忻州古城民宿更形成“民宿+周边商业”联动效应。民宿火爆带动周边小吃店、手工艺品店发展,不少村民靠经营特色餐饮、卖文创产品增收。桃花岛江湖温泉民宿的保洁李大姐,曾就业困难,如今“离家近、收入不错,还能接触各地客人”,像她这样受益的村民不在少数。

图片

奇村槐庭温泉民宿。李麒摄

黄河乾坤湾宿集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偏关县老牛湾镇基础设施,更让村民靠民宿服务、餐饮经营增收,推动沿黄文旅经济发展。五台县驼梁民宿康养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18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农房租赁、农产品销售,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各具特色的温泉、古城、禅意、黄河民宿,它们既是文化传承载体,更是乡村振兴引擎。在政策与市场的驱动下,忻州民宿正以“场景化体验、情感化连接、生态化运营”的创新模式,重塑旅居价值链条,吸引更多人邂逅忻州的诗意栖居。

责编:郝宇晶

 

 

 

政务动态

行业信息

媒体聚焦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