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时政要闻>>正文

 

激发绿色优势,新能源产业集群动能强劲
2025-09-22 10:43   来源: 山西经济日报

驱车在三晋大地,总会被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吸引,山脊线上一排排白色风机徐徐转动,群山之间一块块光伏板错落有致,与高压塔架编织成网,源源不断将绿色电能送到千家万户。

近年来,我省锚定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核心任务,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为目标,在产业转型、项目落地、市场建设等领域多点突破,实现从“煤焦之乡”到“新能源高地”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国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山西样本”。

作为能源革命的先行者,我省新能源产业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关键指标持续领跑全国。截至2024年底,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7507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50.71%,较“十三五”末提升23个百分点,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标志着山西能源结构正式实现从“化石能源主导”到“清洁能源主导”的历史性“结构反转”。

在绿电外送领域,我省依托“西电东送”北通道枢纽优势,构建起覆盖全国的绿电输送网络。2024年全省新能源外送电量达16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5%,覆盖24个省份。其中,绿电外送75.38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第一,相当于为受端省份节省标煤47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38万吨。今年上半年,山西达成省间绿电交易电量97.8亿千瓦时,较2024全年增长31.12%,为全国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山西能量”。

在项目建设层面,多元场景开发提速。晋北采煤沉陷区500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土地复用+生态修复”;长治潞城仁和独立储能项目投运、屯留建成国内首座电网级飞轮储能电站,长子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项目推进;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30辆49吨氢能重卡试跑,氢能产业加速崛起。同时,国家第一批大型风光基地完成率90.74%,省级基地聚焦采煤沉陷区、盐碱地等规划布局,大同、长治、绛县3个经济开发区开展绿电园区试点,通过“专线直连”实现绿电与产业协同。

储能与产业链建设成果突出。抽水蓄能形成“1+3+4+8”格局,装机2020万千瓦;“新能源+储能”试点并网193.8万千瓦,覆盖锂电、飞轮等多技术路线。风电形成以太重为核心的全链条制造体系,光伏贯通“晶硅—组件”完整产业链,2024年两者营收均超220亿元,增速领跑省级重点产业链。

政策层面,我省先后出台《能源转型与生态治理风光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绿电资源就地转化实施细则》等12项政策文件,从土地保障、资金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针对新能源项目落地痛点,创新推出“标准地”储备制度,提前完成土地平整、规划许可、环评安评等前期工作,项目落地周期缩短60%,2024年新能源项目转化率达82%,较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

放眼未来,我省将加快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推进国家、省级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储备一批新能源“标准地”,推动重点企业连片开发,提高项目落地转化率。加快绿电产业园区试点建设,鼓励其他示范区创新绿电供给机制,促进绿电资源就地转化。围绕“风光储”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记者 王佳丽)


责编: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