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时政要闻>>正文

 

山西左云县:科技赋能夏管 特色杂粮孕育现代农业新图景
2025-08-05 17:11   来源: 央广网

盛夏时节的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马道头乡,田野间绿意盎然、生机勃发。在和隆源农牧专业合作社的两千亩特色杂粮种植基地里,无人机巡田喷药、拖拉机穿梭作业,农户们忙着精细管护,一幅“科技护航、杂粮旺长”的夏日农耕画卷正徐徐展开。左云县以特色杂粮产业为抓手,通过科技赋能、全链条发展,探索出一条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为各地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左云经验”。

科技赋能夏管,让田间管护更精准高效

盛夏正是农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期,合作社采用“无人机+拖拉机”的协同作业模式,让小杂粮管护既高效又精准——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升空,均匀喷洒防治病虫害的药剂,为黍苗构建起“空中防护网”;在地形狭窄的田垄间,拖拉机则贴近作物喷施,确保管护不留死角。这种“科技+农机”的组合,不仅解决了传统人工管护效率低、成本高的难题,更让田间管理实现了“精准化、标准化”。目前,合作社种植的河北大白黍、荞麦、莜麦等特色杂粮长势喜人,在科学管护下积蓄着丰收的力量,预计将迎来丰产。

全链条布局,让“小杂粮”变身“特色名片”

作为山西省省级示范社,和隆源农牧专业合作社的亮眼之处,不仅在于田间的科技范儿,更在于构建了从“种”到“销”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合作社创新性地推行“订单种植”模式,先研判市场需求再确定种植品种,今年聚焦河北大白黍、晋燕17号等优质品种,其中仅河北大白黍就种植了一千多亩。在产业链下游,合作社依托1200平方米的小杂粮加工厂和15间粮库,实现了收割、晾晒、磨粉、包装全程机械化与标准化。莜面、荞面、糕面等产品不仅注册了“晋北和隆源”商标,还通过了国家绿色产品认证,成为广受消费者青睐的“绿色名片”。这种“市场端与生产端”的紧密衔接,让“小杂粮”真正成了带动农户增收的“大产业”。

模式可复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左云思路”

左云县的实践证明,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赋能与产业链思维。通过“选优品种、科技管护、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全链条发力,和隆源合作社让两千亩土地焕发新活力,也为其他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启示:一是立足本土资源,聚焦特色品种,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用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耕,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三是延伸产业链条,从“卖原粮”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型,让农业增值、农民增收。

夏日的田野上,管护正忙,希望渐浓。左云县以特色杂粮产业为支点,撬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能,让黄土高原上的“小杂粮”书写出大文章。这种立足实际、科技赋能、全链发展的模式,无疑为各地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一份鲜活的“左云答卷”。(曹苗苗)


责编: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