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宁武要闻>>正文

 

培塑优良家风 托举清北梦想——对话学子家长的育人实践
2025-07-10 15:46   宁武新闻网

编者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区域发展的基石,也是万千家庭的希望。近年来,宁武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实实在在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从智慧校园建设到师资队伍培育,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到课程体系创新化,用精细科学的治理提升教学质量,构建起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生态。而家风作为教育的“第一课堂”,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一个个家庭传承优良家风,以言传身教厚植品德根基,为孩子的成长注入精神力量。从今日起,我们将采访宁武县部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子的家长,聆听他们与地方教育携手同行的故事,探寻家庭与社会合力育人的密码,为家庭教育实践与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孟浩(现就读于清华大学),小学就读于宁武县西关小学,初中在忻州市第六中学,高中毕业于忻州市第一中学校。在2022年高考中,以678分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录取。今天,我们邀请到孟浩的妈妈闫耀华,听她聊聊育子经……

一、家庭背景与孩子成长环境

1.记者: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相信您一定有许多独到的育儿经验。首先,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职业和家庭结构吗?

孟浩妈妈:您好!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从事基层教育三十多年了,现担任宁武县第三幼儿园园长。孩子爸爸是基层公务员。虽然平时工作都比较忙,但我们始终把孩子的成长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平衡工作与家庭,尽量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两个宝贝儿子从小聪明懂事,现一个在天津大学读研三,一个在清华大学读大三。

2.记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您是如何营造家庭氛围的呢?有没有特别的家庭文化传统?

孟浩妈妈:我觉得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家一直倡导平等、尊重与沟通。比如每天晚餐时间,我们都会关掉电视、放下手机,认真交流当天的见闻和感受,无论是工作上的小烦恼,还是孩子在学校发生的趣事,都会拿出来分享。周末我们也会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像爬山、骑行、打球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互动,不仅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还让孩子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培养了乐观积极的心态。我们家有着独特的“家庭议事会”传统。每当遇到家庭重大决策,如是否购买大件物品、假期安排等,全家人都会坐下来共同商议。在议事过程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孩子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民主的家庭氛围,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重要一员,增强了责任感。同时,我们夫妻在生活中也以身作则,遇到问题时冷静沟通、互相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这种相处模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让他学会用理性和包容的态度对待生活。

3.记者:您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否有明确的信条或理念呢?

孟浩妈妈:有的。我一直坚信“品格比成绩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珍重”。我告诉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做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人。在学习上,我更看重他是否努力、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而不是仅仅关注分数和排名。比如有一次考试,孩子因为粗心丢了很多分,他自己特别难过。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和他一起分析错题,总结经验教训,让他明白从失败中学习的重要性。这种理念也让孩子养成了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和面对挫折不气馁的坚韧品格。

二、在学业支持与习惯培养方面

4.记者:在学业支持与习惯培养方面,您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孟浩妈妈:我认为“好习惯,受用一生”。我对孩子从没打过、骂过,但也从不娇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从未采取哄骗的方法教育孩子,遇事都是耐心的给他们讲道理入手,告诉他们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只要我答应孩子的事,再难,我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他。但对孩子无原则、无理取闹的要求,我绝对不办,也不许身边的亲人办,这样培养出孩子诚实守信、做事踏实、讲原则的好习惯;从孩子懂事起,我就要求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穿衣服、洗袜子等,长期以来,养成了孩子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好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习惯性的给他们讲故事,引导他们收听故事,有意找一些故事情节提问,这样一来,培养了他们爱学习、爱思考、好动脑的好习惯;上学后,我更注重培养他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每天放学后,先让他自己制定学习规划,自己安排作业和复习时间,我只在一旁适当提醒和引导。在遇到难题时,我不会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引导他思考的方式,帮助他找到解题思路。特别每年的两个假期,从放假第一天,我就引导他们制定好作息计划,每天从起床、吃饭、写作业(包括写哪科)、看电视、户外活动、休息等一整天的行动都要按计划执行。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孩子的时间观念,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又养成了做事不拖拉,有条不紊,按步骤执行。我的两个儿子,小学、初中、高中上的都是公立学校,课外从没有补过一节课,就是从小培养的习惯好,以至于课堂接受效率高,一鼓作气都考入985名校。

三、学业规划和目标设定

5.记者:对于孩子的学业规划和目标设定,您是如何引导的呢?

孟浩妈妈:我觉得孩子的未来应该由他自己主导,家长更多的是提供支持和建议。在孩子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和他探讨未来的方向,通过带他参加体验活动、参观大学等方式,帮助他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到了高中,我们一起分析他的学科特长和职业倾向,最终确定了报考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尊重他的每一个想法,鼓励他大胆尝试和探索。

四、家校合作方面

6.记者:在家校合作方面,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孟浩妈妈:我认为家校合作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除了定期的家长会,我还会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和老师保持联系,分享孩子在家的表现,也听取老师的建议。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比如志愿者活动、家长课堂等,这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也能更好地配合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比如有一次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矛盾,老师及时和我沟通,我们一起分析原因,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最终妥善解决了问题。

五、亲子关系与沟通

7.记者:在亲子关系与沟通方面,您有什么心得吗?

孟浩妈妈:我会把他当成一个“小大人”,认真倾听他的想法和感受,即使不认同,也不会急于否定,而是先站在他的角度理解,再慢慢引导。比如孩子开始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有了一些小秘密,我不会强行追问,而是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信任。同时,我也会主动和他分享我自己的故事和生活感悟,用亲身经历拉近距离。遇到分歧时,我们会约定一个“冷静期”,等双方情绪平复后再心平气和地交流,这样往往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六、家长自我成长与反思

8.记者:在育儿过程中,您自己也在不断成长和反思吧?

孟浩妈妈:是的,育儿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通过和孩子的相处,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为。比如有时候我会因为工作压力对孩子缺乏耐心,事后我会主动向孩子道歉,告诉他妈妈也会犯错,但会努力改正。我也会通过阅读育儿书籍、参加家长培训课程等方式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家长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9.记者:家庭的妥协与牺牲、你觉得是否值得?

孟浩妈妈:为孩子成长,我们“牺牲了一些个人休闲时间,把精力更多放在陪伴和教育上”,比如减少了外出旅游、聚会的频率,投入到孩子的学习规划、亲子活动里。但回头看,太值得了!孩子成长得阳光、优秀,家庭关系也更紧密,这些“牺牲”换来的是孩子一生的基础和家庭珍贵的回忆。

七、对其他家长的建议

10.记者:回顾孩子的成长历程,您觉得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孟浩妈妈:最重要的是“给孩子爱与自由,同时培养他的内驱力”。爱是情感支撑,自由是让他有探索空间,内驱力是主动学习、成长的发动机。别只盯着成绩,要关注孩子品德、兴趣、抗压能力,这些“软实力”才是走得远的根本。

11.记者:对于那些希望孩子考入名校的家长,您有什么具体建议?

孟浩妈妈:想让孩子考名校,第一,别焦虑跟风,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节奏,每个孩子情况不同,别人的“补课、刷题”模式不一定适合;第二,重视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温暖有爱的家,是孩子冲刺名校的“能量站”;第三,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和抗挫折能力,名校竞争激烈,有这两种能力,孩子才能持续奋进、应对压力。

12.记者:立足本职岗位、强化履职担当,请您谈谈孩子成长教育中您最深的感触和反思。

孟浩妈妈: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一位母亲,我最深的感触是:

根基在幼,习惯为先:孩子早期教育(0-6岁)是培根铸魂的关键期。比起超前学习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规律作息)、学习品质(专注、好奇、坚持)、社交能力(分享、合作、表达)和健康的心理(安全感、自信心)更为重要。这些是支撑孩子未来走得更远、更稳的“根”。我们幼儿园的核心工作就是围绕这些展开。

家风无形,浸润无声:家庭氛围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渗透性的。营造温暖、民主、尊重、热爱阅读和学习的家庭环境,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培塑优良家风”绝不是一句空话。

尊重规律,静待花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特点,避免拔苗助长。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焦虑,相信孩子内在成长的力量。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需要精耕细作,静待花开。

亲子关系是基石: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前提。多花时间陪伴,用心倾听,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有了这份安全感,孩子才有勇气去探索世界,面对挑战。

家校协同,共育未来:家庭和学校(幼儿园)目标一致,相互理解、信任、配合,才能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家长要积极、真诚地与老师沟通。

最后我想说,培养孩子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秘诀”。重要的是,父母怀着一颗爱和敬畏的心,不断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感谢县融媒的关注,也祝愿所有的家庭都能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收获幸福与智慧!谢谢大家!

孟浩妈妈毫无保留地分享教育心得与家庭故事,这些珍贵的经验不仅是个人的财富, 也将成为照亮更多家庭前行的光芒。愿这份访谈能为广大家长带来启发,也祝愿所有学子都能在爱的滋养中,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郝美平 李娜)


责编: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