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宁武旅游>>正文

 

在中华第一关,聆听华夏故事
2025-05-27 20:08   黄河新闻网

在晋北的恒山山脉西段——勾注山之巅,雁门关巍然矗立,雄踞于沟通内地与塞外、中原与漠北、农耕与游牧的雁门古道之上,俯瞰千百年来的边塞风云。

图为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忻州市代县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上,是长城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外三关”。雁门关主峰海拔1800多米,峡谷幽长,两山对峙,其形如门,古道蜿蜒崎岖,关城依山就势,呈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雁门关峰峦叠嶂、山崖陡峭,关墙雉堞密集,烽堠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陉口、匕楼口、大石口、石口、马兰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连为一体,地势十分险要。

图为雁门关关城。

既可俯视中原,又能远眺塞北的地理优势,使得雁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经过多次战火洗礼,留下了太多铁血忠魂的故事。

从战国时期赵国设置雁门郡开始,历代王朝多以雁门为郡、道、县,作为行政单位建置戍守。战国时期大将李牧奉命常驻雁门,他曾率领军队大破匈奴十万骑,使匈奴十余年不敢犯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今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了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特别是“飞将军”李广,在此地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杀敌无数。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在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年,雁门关一直发挥至关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从烽火硝烟、金戈铁马到驼铃声声、车马喧阗,“咽喉全晋,势控中原”的雁门关,也成为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上无数商队从这里穿梭,“昭君和亲”从这里出塞,蔡文姬从这里归汉,晋商从这里走向世界……雁门关作为历代政治版图中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业枢纽,不断传唱着中华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历史佳话。

图为雁塔碑林。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历经时代的更迭,雁门关已经成为民族融合文化、家国文化、边塞文化、关隘文化、商贸文化的典型代表,其蕴含的精神价值也被后世所尊崇。

如今,战国时期的赵长城、北朝时期的齐长城、明长城,以及围城、关城、瓮城、隘城、兵堡、烽火台、校场、古关道等不同等级、不同用途、不同形制的历史建筑遗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完备、壮观的中国古代边塞军事防御体系。雁门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以军事防御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的旅游景区,向前来参观的游客展现昔日苍凉、凝重、雄浑、大气的边关特色风情。

随着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位于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雁门关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当你踏上这段边塞之旅,雁门关的故事、华夏民族的故事也在慢慢讲述…

责编:郝宇晶

 

 

 

政务动态

行业信息

媒体聚焦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