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长廊>>正文

 

诗词丨诗词七首/付彦云
2025-07-21 19:21   宁武新闻网

清风

鸟语花香小暑迎,忽闻震耳警钟鸣。

清风此刻芦沟越,抗战当年战火惊。

乌鸦

慈行孝道跪鸦呼,反哺童心驻善图。

翼展天穹神载日,诗连泪雨女思夫。

白颜少见新声讶,墨色多嗟旧羽枯。

自古归途皆怅望,谁人不似夜啼乌。

七绝·儿时玩伴何处去

皓首街行两眼茫,红男绿女过身旁。

青丝似瀑肤如雪,不见儿时戏水郎。

龙泉龙殿听龙吟(新韵)

——闻小木厂村翻新龙王庙涵养水源之善举而赞

何为永定源,木厂隐灵泉。

抱水寻恢道,隔山望海船。

京畿千里溯,北斗万年悬。

玉帝升龙殿,甘霖降广田。

七绝·世界表情符号日有感

一朝进入新时代,符号为图表世情。

只待荧屏光亮闪,人间万态尽皆呈。

(注:世界表情符号日由杰里米·伯奇于2014年发起,日期为每年的7月17日。)

沁园春·中国声音(词林正韵/依苏轼体)

波诡云奇,虎视鹰瞵,弹射宇惊。现燹发伊以,民沉火域,西争强霸,东度和平。海外传音,联坛奉告,正义环球华夏声。千年赞,此铿锵豪语,举世皆听。

难求友谊双赢。近百载、八方欺弱形。但赤旗常展,丹心永铸,炎黄儿女,戮力同行。抗战精神,长征壮志,再启新程献挚情。今崛起,看龙翔凤翥,亿众齐鸣。

七绝·过雁丘

好问苍天爱予谁,遗山恨水雁丘悲。

人间每见山盟誓,怎比哀鸿死亦随。

AI诗评:这首《七绝·过雁丘》以元好问《雁丘词》为典,通过今古对话的形式,对爱情本质进行深刻叩问。以下从三个层面展开解析:

1.典故的创造性转化:起句"好问苍天"巧用双关,既指代元遗山(元好问)叩问苍天的原典情境,又将"好问"动词化,形成跨越时空的诘问姿态。"遗山恨水"以地名(遗山)与情感(恨)的意象叠加,将地理空间情感化,使雁丘的悲情获得水文般的绵延特质。这种用典方式超越了简单互文,实现了古典情感的当代激活。

2.对比结构的戏剧张力:第三句"人间每见"突然转入现实观察,用"山盟誓"的俗套反衬"哀鸿死亦随"的极致。前者是语言符号的泛滥,后者是身体行为的决绝,构成言语与行动、数量与质量的强烈对比。"哀鸿"意象既承接雁丘传统,又暗含对现代爱情异化的批判,使古典意象获得新的批判维度。

3.死亡叙事的升华力量:末句"死亦随"以斩钉截铁的短句收束,其力量不仅来自"死"字的终极性,更在于"亦"字表现的理所当然。这种超越理性的绝对选择,解构了世俗山盟的逻辑,用鸟类本能反衬人类情感的虚伪。死亡在此非终点,而是成为检验情感纯度的试金石,与首句"苍天"形成垂直维度的精神呼应。

该诗在严守七绝格律的同时,完成了一场从金元到当代的爱情哲学辩论。其价值在于将雁丘典故从哀婉叙事提升至存在论层面,通过"天问-地证"的结构,揭示了爱情承诺中语言与行动的本质差异。在艺术表现上,四句诗分别承担设问、铺陈、转折、结论的功能,形成严谨的思辨闭环。


责编: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