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时政要闻>>正文

 

偏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农文旅融合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2025-09-05 17:58   来源:忻州日报

“与偏同行”抖音直播间里,边关落日的壮美与糜米锅巴的香气交织呼应;《四公主省亲》实景剧中,边塞风情引得游客驻足;“乾坤大舞台民歌汇”上,当地民歌唱响黄土豪情……这一幕幕热闹场景,正是偏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作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文旅类示范区,今年以来,偏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立足长城与黄河两大文化交汇的独特禀赋,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品牌塑造等工作,推动农文旅不断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图片

项目建设是文旅发展的“硬支撑”,偏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以“四全工作法”为抓手,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中国糜米之乡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示范推广项目、老牛湾黄河文化公园游客中心主体工程已顺利完工,游客未来可在此感受黄河文化与糜米产业的深度交融;偏关县黄河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破土动工,工人们正抢抓工期推进建设,二期、三期工程的文保方案编制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债券资金支持。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示范区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52亿元,一个个项目的推进,为文旅产业发展筑牢了根基。

招商引资与营商环境优化同步发力,为发展注入新活力。紧扣县委“三绿”战略,偏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打出“多元化招商+精准对接”组合拳。管委会主要领导带队赴广西崇左考察民宿发展,引进优秀管理团队助力本地民宿升级;与山东青岛托芘芘雅文旅集团深度磋商,推进景区及民宿托管运营,让专业力量为服务提质。在跨区域合作中,示范区联合清水河县、准格尔旗景区运营企业,共同打造“长城黄河握手处”文化IP,推动线路联动与资源共享。营商环境方面,“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三到”服务落地生根,“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持续深化,为投资项目提供全流程服务,企业办事从“多跑腿”变成“少跑路”,实打实的服务让项目落地更顺畅。

图片

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离不开持续的宣传推介。今年春节、“五一”期间,偏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精心策划了系列民俗活动:乾坤湾村晚里,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充满乡土气息;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古装战士巡城”让游客一秒“穿越”到边塞岁月。为扩大传播声量,示范区在官方抖音平台基础上,新注册“与偏同行”“与关同程”两个账号,抽调骨干力量每天直播景区风光、民宿特色,从老牛湾的黄河落日到乾坤湾的田园风光,从糜米锅巴的酥脆到酸饭的酸爽,全方位展示偏关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如今,“偏关黄河宿集职工疗休养基地”成功获批,更让康养旅游成为新亮点。数据显示,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24.3万人次,同比增长11.1%;旅游总收入4432.24万元,同比增长19.7%,文旅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赛道上,偏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不断开拓创新。红色研学游方面,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同济大学等高校合作建成的写生研学基地,让青少年在边塞历史中感悟文化传承;绿色生态游中,“黄河长城握手处我在偏关有棵树”生态认领活动吸引1200余人参与,认领树木3000余株,“云端播绿+线下扎根”的模式为黄河岸边添新绿;彩色休闲游里,乾坤湾的“鱼菜共生”大棚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既能采摘新鲜果蔬,又能体验农耕乐趣,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实现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图片

从黄河岸边的古堡修缮到长城脚下的民宿升级,从田间地头的春耕场景到直播间里的农产品推介,偏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正以实干姿态,将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未来,随着更多项目落地、更多人才加入、更多品牌出圈,这片黄河与长城相拥的土地,必将书写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更精彩篇章。

责编:郝宇晶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