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时政要闻>>正文

 

文化中国行|中国日报看山西:山西首家古建筑校园博物馆开馆
2025-05-21 19:0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5月21日第7版截图

山西首个以校园为基地的古建筑博物馆于4月10日正式开馆,展示了该省丰富的历史遗产和古建筑,让学生沉浸在博物馆文化中,感悟历史。

这座古建筑校园博物馆位于省会太原的山西省实验中学,旨在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入校园教育环境。

作为开馆活动的一部分,名为“古建科技进校园”的预热展也同步启动。

该校学生任虹烨说:“通过担任讲解员,我深刻体会到了大国工匠精神。” 她发现自己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文化传播,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

展览通过古建模型、数字交互、图文展板等形式,展示了山西古建筑的遗产及当前的科技保护成果,让师生能够近距离触摸历史。

最大亮点包括世界最高的木塔应县木塔模型、忻州市五台县佛光寺3D打印彩塑模型,以及晋城市玉皇庙二十八星宿互动装置——这些彩塑描绘了天文现象。

这些展品利用数字技术,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可视、可触摸且具互动性。它们融合了历史、艺术与科技,提供了沉浸式体验,凸显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碰撞的魅力。

另一名学生宋佳琦说:“传统与科技的结合让我们能在电脑上游览古建筑,帮助我们了解山西的建筑遗产。让我们可以更加自信地去弘扬三晋文化,也为国家科技的发展感到自豪。”

4月10日,在山西省实验中学,学生们在参观展出佛光寺3D打印彩塑模型。朱兴鑫 摄

在博物馆揭牌仪式上,山西省实验中学校长武志军表示:“我希望借此机会搭建起文化桥梁,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古建文物,感受山西文化的魅力,树立起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山西以拥有中国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而闻名,拥有2.8万处古建筑,包括寺观、戏台和楼阁。中国现存约80%的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位于山西,其中包括仅存的三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如此丰富的古建筑资源,为文化遗产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山西省文物局下属研究机构——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路易说:“让文化遗产走进校园,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年轻一代文化自信与保护意识的培育。”作为省级科普的牵头单位之一,该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将山西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

路易表示,古建筑校园博物馆正在完善展览内容及展陈形式,将以更完善的面貌呈现。

此次揭牌仪式是山西省实验中学2025年科技节活动之一。

活动现场,该研究院派出了一支青年志愿者团队,在现场进行专业讲解和技术演示,帮助学生操作 3D 扫描设备,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具体易懂。

路易希望,作为山西首家此类博物馆,它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他补充说:“未来这种模式可以推广到更多院校,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广大的青少年群体。”

(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记者 朱兴鑫)


责编: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