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宁武要闻>>正文

 

宁武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2022-02-12 09:32   宁武新闻网

宁武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六稳”“六保”:“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四个不摘”:贫困县脱贫摘帽后,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3.“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4.“五通六有”:“五通”指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信息;“六有”指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住房安全保障、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

5.智能化工作面:主要由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智能集成供液系统、综采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感应监测视频系统等组成,可提高煤矿综采自动化水平,改善煤矿安全条件,降低煤矿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6.六大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小杂粮、肉制品、中药材、饮品(药茶)、酿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

7.“六乱”整治:对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治。

8.一网通办: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整合政府服务数据资源、完善配套制度政策等系列措施,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让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全网通办。

9.“互联网+监管”:通过全面梳理形成监管事项目录清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监管数据归集共享、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数据分析、联动监管、风险预警,实现“一处发现、多方联动、协同监管”,优化市场监管流程,推进监管资源整合,构建监管与服务并重的生态体系,促进政府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

10.“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等四类规模以上企业。

11.县域医疗一体化改革:在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坚持改革创新、三医联动,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基础上,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组建医疗集团,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卫生机构职责清晰、分工协作、有序竞争的一体化管理新格局和分级诊疗新秩序,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2.“六统一”管理:医疗集团的行政、人员、资金、业务、药械、绩效统一管理。

13.“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4.“县管校聘”: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转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15.房屋产权登记确权颁证“清零”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山西省委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到2022年底全省国有建设用地上证件齐全、产权清晰、已缴清各种税费的房屋要全部完成不动产登记,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实现确权颁证清零。

16.“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四尊崇”指新兵入伍做好欢送仪式、举行座谈、挂光荣牌、拍集体照;“五关爱”指退役返乡做好迎接仪式、谈心谈话、宣讲政策、推介岗位、高效办事;“六必访”指日常关怀做好退役返乡必访、立功受奖必访、英模典型必访、重要节日必访、遇到困难必访、重大变故必访。

17、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元,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培育主流价值、活跃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等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心(站、所)。

18.“三个规定”:《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

19.“5办、1站、2中心”:“5办”指乡镇党政综合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平安建设办)、规划建设办、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1站”指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2中心”指乡镇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便民服务中心。

20.“3466”工作体系:宁武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大战略引领(“一山两水”生态战略、“一城两镇”建设开发战略、“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战略),四个方向促进(东进、南融、西拓、北连),六大路径突破(煤炭换投入、电力上机组、文旅创品牌、农业调结构、交通拉框架、城镇强功能),六个抓手推进(大力度招商、硬支撑先行、软环境创优、开发区承载、市场主体倍增、生态环境引领)“3466”工作体系。

21.“336”战略布局:忻州市提出的“三个门户”即打造忻定原面向太原都市圈的中部门户,繁峙、代县面向京津冀的东部门户,河曲、保德面向陕蒙的西部门户;“三个集散地”即打造忻州城区、五台山、东寨镇三个旅游集散地;“六大经济板块”即打造忻定原多元综合经济板块,繁峙、代县铸造、建材、加工板块,河曲、保德综合能源材料板块,神池、五寨、岢岚、偏关农业生态板块,宁武、静乐能源生态板块,五台文旅康养板块等“336”战略布局。

22.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为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建设太原忻州一体化经济区,加快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北引擎”,具体包括太原市的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古交市、阳曲县,忻州市的忻府区、原平市、代县、繁峙县、定襄县、五台县。

23.“三地一区一中心”:宁武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宁武“十四五”时期的战略定位是打造全省新型能源基地、国内著名旅游康养目的地、晋西北综合物流集散地、全市特色农业示范区和全市重要区域中心县城。

24.“七个一批”:项目建设的包装一批、招商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

25.新能源汇集站:就像一个“大基地”,能够将风、光、火、水、储等多种能源汇集在同一个地方,然后通过系统调节多种能源,做到优势互补,进而实现电源侧的灵活调节。

26.“三类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

27.“五好社区”:社区产业带动好、就业帮扶好、公共服务好、精神状态好、融入环境好。

28.农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健全县、乡、村寄递服务体系,到2025年基本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

29.“9+13”梯次打造培育计划:全省首批打造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洪洞大槐树、皇城相府、解州关帝庙—常平关帝家庙、太行山大峡谷、壶口瀑布、晋祠天龙山9家龙头景区;重点培育云丘山、王莽岭、雁门关—广武、芦芽山、碛口古镇、恒山—悬空寺、娘子关—固关、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黄崖洞、乔家大院、王家大院、鹳雀楼—普救寺、陶寺遗址—丁村、偏关老牛湾13家重点景区。

30.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消费提质扩容行动、乡村e镇培育行动、网络货运发展行动、金融提振赶超行动、房地产优服务促稳定行动、数字化场景拓展行动、文旅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行动、养老惠民提升行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31.省校合作共建:山西省依托高校人才资源、科技成果富集等优势和自身区位、资源、环境等优势,推动省校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将与高校共建“12大基地”,主要有: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智库合作基地、高校优质生源基地、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高校干部人才培养基地、校友招商引才基地、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

32.“三个转变”“四个强化”: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核心是“三个转变”“四个强化”,即由拓展面积向提高效益、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由注重硬环境向创优软环境转变,强化规划引领、强化经济产出、强化全面赋权、强化激励约束。

33.“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开发区和园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项目供地标准化、投资项目建设领办代办服务。

34.“三个一批”:开发区项目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

35.基层“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36.零基预算: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以所有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37.“六定”改革:国有企业定机构、定职数、定员额、定机制、定薪酬、定任期。

38.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加强公园绿地建设,提升城镇老旧小区和住房品质,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城镇燃气设施改造,推进慢行街道建设和老旧街巷整治,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绿色低碳县城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39.“四类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乡村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四类村庄。

40.农村自建房“四办法一标准”:山西省《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农村村民自建房规划许可管理办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房屋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管理服务办法》《农村自建房用作经营场所管理办法》和《农村宅基地自建住房技术指南(标准)》。

41.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中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42.“双控”:能耗总量和强度控制。

43.“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44.“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

45.“三明医改”经验:“三明医改”核心经验是建立高效有力的医改领导体制和组织推进机制,是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创新薪酬分配激励机制,是强化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改革完善医保基金管理,上下联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改革实现百姓得实惠、医生有激励、基金可持续的“三方共赢”,并在价值取向上实现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三个回归”。

46.“四方责任”: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责任,建立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

47.“四早要求”: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8.“四个关口”:交通卡口关、排查管控关、境外输入关、进口冷链和快递邮件关。

49.“三管三必须”:安全生产工作,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50.两个“百日攻坚”行动:全省开展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集中行动暨严厉打击盗采矿产资源专项行动“百日攻坚”。

51.“全科网格”:在城市综合治理网格工作基础上,把所有工作进行整合细化,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统筹管理。

52.“两个大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53.“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54.“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55.“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主题行动:忻州市委以解放思想为引领、真抓实干为导向,坚决破除守旧观念和僵化思维,冲破发展障碍和机制束缚,紧紧抓住破“六弊”、兴“六风”(破“因循守旧”之弊,兴“改革创新”之风;破“等靠要看”之弊,兴“主动快干”之风;破“畏难怯战”之弊,兴“攻坚克难”之风;破“精神懈怠”之弊,兴“担当入局”之风;破“小进即满”之弊,兴“勇创一流”之风;破“虚飘浮假”之弊,兴“实干笃行”之风),全面动员部署,学习调研剖析,形成实践成果,总结提炼巩固,创新思路举措,凝聚发展共识,全力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强势开局,奋力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56.“三改三提”机关秩序和纪律作风整顿:宁武县委开展“三改三提”机关秩序和纪律作风整顿工作,以“三改三提”(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机关形象;改进工作方法、提升运转效率;改进工作标准、提升办事质量)为着力点,着力解决全县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纪律规矩、廉洁自律、敬业精神、工作作风、工作秩序、工作落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全县各级干部做到“五个表率”(对党忠诚、维护核心的表率;践行初心、勤政务实的表率;事业为上、担当作为的表率;和衷共济、团结协作的表率;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表率),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苦干实干的竞进态势,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放在狠抓落实上,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

57.10大行政执法领域: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劳动保障、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文旅市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10大行政执法领域。

58.“1+N”抓落实工作机制:山西省政府建立抓落实的总体工作机制为“1”,各牵头单位分别围绕重点工作建立抓落实的专项工作机制为“N”,形成“1+N”抓落实工作机制体系。

59.“13710”工作制度:山西省委、省政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建立“13710”电子督办平台,有效提升抓落实质量和效率的制度创新。对纳入“13710”系统的工作任务,1天内研究部署,3天内反馈办理情况,一般性问题原则上7天内落实解决,重大问题、复杂问题1月内落实解决,所有事项都要追踪到底、销号清零。

 

 

 

政务动态

行业信息

媒体聚焦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