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宁武要闻>>正文

 

【宁武篇•上】刻写在汾源大地上的百年华章
2021-07-23 11:32   来源: 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

刻写在汾源大地上的百年华章

中共宁武县委书记 侯俊生

中共宁武县委副书记、宁武县人民政府县长 高建文

在百年奋斗的征程中,宁武人民丹心向阳,与时俱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三篇光辉文献”精神,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围绕市委“336”战略布局,宁武人民阔步迈入全面小康,正奋力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来。

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坚持创新第一动力,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荣获“中国高原莜麦之乡”等国字号称号。着眼全局上项目、促转型,一批电力、新能源项目加速推进,风电、光伏装机总规模达到73.2万千瓦。经济技术园区入园企业达到41家,初步建成六大特色农业基地。全县GDP达到72.8亿元,人均GDP达到4.4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5亿元,全县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连年进位的良好趋势。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聚焦深度贫困,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方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加强,整村搬迁81个村,共安置贫困群众7000余人。初步构建“4+7”脱贫产业体系,产业支撑更加有力,贫困群众收入持续稳定,25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出列,近4万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582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发挥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先后荣获“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十佳生态文化旅游县”称号,境内芦芽山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1个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村入选全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村被列入全国传统古村落,2020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7亿元。

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新堡、灵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建滨河路、外环路,城乡路网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卫生城镇和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不断巩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5%。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新建了汽车站、县医院、高中、职中、幼儿园、敬老院、养老院、热源厂等,“四大公园”“五馆一院”全部建成投用,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通过验收,各类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县城东城区一角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两山”理论全面落实,汾河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基本完成,污染防治取得重大成效,恢河梵王寺国考断面水体达到三类水质标准,生态环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创卫、特色风貌整治、环境卫生整治、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成效明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有力。先后争取国家、省级示范项目31个,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医疗一体化改革被列入省级“示范县”。转型综改试点县建设扎实推进,财税、金融、旅游体制等改革不断深化,党政机构、国资国企、放管服效、农村集体产权等改革取得突破,教育、医疗、村庄“三整”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全县村庄由原来的464个整合为198个,学校由346所整合为27所,教育人事制度、办学模式改革成效明显,教育质量稳步攀升,村卫生室改革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时代的使命光荣而艰巨,人民的期待殷切而厚重。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按照市委“336”战略布局,抢抓发展机遇,在推进产业转型、项目攻坚、招商引资、城镇建设、乡村振兴、民生改善、深化改革、生态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展现新作为、蹚出新路径,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宁武篇章。

城市印迹

宁武城市新貌。曹建国摄

·1997年7月

林业部评定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

·1997年12月

国务院批准建立包括芦芽山在内的全国18处自然保护区,发布《关于芦芽山等国家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

·2011年

宁武县荣获“中国十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县”称号。

·2016年

宁武县被评为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宁武县“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2017年

芦芽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

·2020年2月

经山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宁武县退出贫困县。

·2020年7月

全国爱卫会确认宁武县为“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7月

宁武县成为“省级文明县城提名县城”。

·2020年10月

宁武县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高原莜麦之乡”。

·2021年4月

宁武县确定“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为“三地一区一中心”,即打造全省新型能源基地、国内著名旅游康养目的地、晋西北综合物流集散地、全市特色农业示范区和全市重要区域中心县城。

我的小康生活

恢河城区河道治理造福宁武人民

张存海:毛健茶里品小康

2007年,我带头成立了宁武县九峰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将贫困户纳入合作范畴,带领他们一起种茶、采茶、制茶。我们充分依托万年冰洞景区,采用“旅游+产品”的模式,一边传承传统制茶技艺,一边带领社员们创造新的生活。

2017年,宁武毛健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被列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毛健茶制作技艺传承人。2019年毛健茶制作技艺扶贫工坊成立,采取“政府+企业+贫困户”三位一体精准扶贫模式,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130多人采集毛健茶原材料,户均收入8000余元,其中涉及贫困户60户。2020年,工坊又吸纳30户贫困户,成功举办了3期非遗培训班,从非遗传承、毛健茶技艺、传承谱系等多方面进行了培训。

宁武毛健茶属山西药茶系列品牌,做大做强毛健茶产业,带领山区农民共同富裕是我心中最大的愿望。

宗兴旺:养牛迎来新生活

我们这儿属于山区,一直靠天吃饭,如果不下雨,收成就会大大降低。在党的扶贫政策的感召下,2014年我凑了十几万元,买了8头肉牛,走上了养殖之路,到现在已发展到550多头,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几年来,在创办宁武县锦源养殖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我多次参加省里、市里组织的新型农民培训班,受到了很大启发,学到了不少科学养殖技术和先进经验。

为了提高牛的品质,从种植青贮、制作青贮饲料到喂养,都按照科学配比进行操作。我还承包了养殖场周边的3000多亩土地,新建了养牛场,改良牲畜品种,修建了青贮窖池,实现了种养结合和由散养向规模化养殖的转变,我科学养殖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今年,我和县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了肉牛人工繁育改良培训班,免费提供实训场地、学员教学及食宿服务,并聘请省肉牛人工冷配技术专家驻场进行了为期30天的技术指导服务,让学员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技术环节全过程,直到全部弄懂学会为止。通过学习,更多的养牛户掌握了肉牛人工繁育改良技术。我希望把周边的父老乡亲带动起来,让群众都尝到养牛的甜头,通过发展养牛业发家致富。

王存花:让汾河成为我们的幸福河

我是宁武县东寨镇居民,家住汾源生态园附近。自从这个公园修起来以后,我每天早上都会到这里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以前这里就是光秃秃的河滩,啥也没,这几年俺们县非常重视生态修复和保护,治理污染,种植树木,涵养水源,现在这里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我们老百姓感觉生活得非常舒心,别的地方的人都羡慕我们这的好环境呢!

希望汾源环境能够越来越好、越来越美,让汾河母亲河成为我们的幸福河。

李永生:走出大山天地宽

我以前生活在宁武县东寨镇后马仑村,现在居住在县城刘家园二期移民小区。在村里时,我们主要是靠种地来维持生活,但是由于气候原因和野猪之类野生动物的祸害,地里的庄稼要么成熟不了,要么就全让野猪糟蹋了,一年下来几乎就没什么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很困难。

现在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们搬到了城里,住进了漂亮的楼房,我和妻子也不用种地了,分别在扶贫服装厂和旅游公司上班,月收入能达到七八千元,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住在楼房里,冬天再也不用自己生火取暖了,做饭烧水也方便了,家里的电视、冰箱等电器应有尽有,我们现在也开始享受生活啦。家里暖洋洋的,人心里也暖烘烘的。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自己也会不断努力,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张跃俊:农家乐开启幸福门

城市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让许多人走出大城市,来到乡村,亲近自然,享受慢生活。芦芽山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誉,也给我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以前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在外面打过工、跑过运输、当过司机、开过饭店,后来因为挂念父亲的身体,挂念家乡的发展,所以放弃了大城市生活,返乡创业。

几年前,依托县里“践行‘两山’理论,用好一县一策,做足山水文章,助力脱贫攻坚”的发展思路,抓住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机遇,我在沤泥湾村开办了第一家名为“山里红”的农家乐,菜肴主要以农家菜为主,突出农村特色。

通过这些年的诚信经营,我认为只要辛勤劳作、不懈努力,遇到困难不气馁,遇到挫折不自卑,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现在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自己的梦想也一步步实现。我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越努力就越幸福。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只要有空闲,我就会鼓励乡亲们也搞特色旅游产业,从而带动了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数说发展

日新月异的交通建设为宁武高质量发展助力。曹建国摄

“十三五”末,全县GDP完成72.8亿元,较“十三五”初增长29.1亿元,增幅66.59%。

财政总收入完成19亿元,较“十三五”初增长8.1亿元,增幅74.3%。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8037元、7582元,较“十三五”初分别增长6324元、2757元。

资料来源:宁武县委宣传部

图片:冯海峰 曹建国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